放伴教育協會是一個透過協助教師備課,將公民議題融入教育,培養學生公民行動力的公益組織,曾入選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遠見未來教育100。其中的理事長王希先生,不僅是一手促成放伴成立的功臣,也經營補習班與媒體識讀推廣,擁有豐富的教育與社會參與經驗。本次採訪很榮幸邀請到王希理事長,來與我們分享他的人生經驗與教育理念,細數放伴成立的遠因,與看待教育與社會議題的獨到觀點。
內容目錄
Toggle從三類組、法律系到教育業:實現幫助社會的初心
在咖啡廳裡,為時約一小時的訪談中,王希先生的侃侃而談令我們印象深刻。既毫無老生常談的權威感,也不見漫無目的的贅述,王希的誠懇幽默,與脈絡清晰的故事打動了我們,從中能想見他平時在補習班授課的親切與精要。
意外的是走上教育業的王希,其實高中是台中一中三類組,大學又轉了個彎,就讀於台大法律系。戲稱自己一路「走歪」的他,娓娓道來這一切的心路歷程。王希從小的家境並不好,很能體會弱勢族群的難處,高中身邊同學都以醫科為目標時,他的想法不同,認為醫生固然一次能救活一個病患,但當今社會若能有個好的社會制度,將能造福更多需要幫忙的人群。
於是秉持改善制度的單純理想,王希進入了台大法律系。然而在法律系中,王希感受到不小的衝擊,部分同儕學習的風氣更重視國考、而非探討法律制度背後的法哲學,這和他期待的改革制度並幫助社會的想像有所落差。
畢業後王希在法律事務所實習,雖得心應手但回歸初心,他仍覺得這並不是真正想做的事。回顧大學時擔任過許多家教,他於是決定和朋友一同創立補習班。之前曾在大補習班教書過,王希認為百人的大班制缺乏師生互動,也無法確保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開補習班時,他決心定位在小班制,除了教授知識,更傳遞讀書的態度,賦予讀書深層的動力,而非為了獲利而犧牲教學品質。
在補習班第一堂課中,王希往往不是馬上進入課程,而是先傳授如何獨立思考,與分享為何要讀數學,數學對未來有什麼好處。王希強調「分享」而不只是教導,希望能在小班制環境中,和學生貼近聊聊彼此的想法,並真正了解學生的所學與思考軌跡。此外,王希上課時也常故意寫錯題目,來激發學生反思而非照單全收,並分享許多額外的時事議題擴展學生視野,他常笑稱自己是「社會公民科老師兼教數學」。這樣迥異於坊間的教學方式不免受到質疑,但學生的成績都有確實進步,世界觀也獲得拓展,使家長心服口服;雖不停變換生涯跑道,王希卻也殊途同歸,達到最初夢想--實際幫助社會。
教育理想:一生帶得走的熱忱與能力
除了具體教學方法,王希也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王希說他的遠大夢想是成立「私塾」,教學課本知識外,也分享人生路上種種道理。王希自身喜愛學習各種知識,考指考時甚至同時準備自然科與社會科,這並非出自於考試壓力,而是純然的學習熱忱。在台灣的學制下,自然與社會領域往往被拆分,但王希認為兩者並不相互牴觸,學習不應被框架在限定範圍,而是無邊無際的,自發性的熱情體現。
另外,王希也認為只要學習動力被充分觸發,考試成績自然就會提升,因此他想帶給學生的是根本的學習的動機、態度與方法。坊間常見的成功學或學習筆記的暢銷書,在王希看來並不全然適用於每個人,每個人適合不同的努力方法,例如有些人能連續讀十幾小時的書,有些人每半小時就需要休息。因此在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王希強調每個學生要挖掘專屬自己的學習動機與方法,了解自己為何而學,適合如何學習之後,便能應用於任何學科或技能。
至於學習實際有哪些要點,王希認為有三項關鍵能力:邏輯力、觀察力與想像力。觀察力能幫助理解題意,邏輯力為解題的拆分思維,而想像力則提供解題的切入點。這些雖只是在數學課上傳授給學生,但王希認為這三個能力能推展到所有生涯課題,無論是人際相處或學習其他領域。學生不僅僅學習學科,也能學到面對人生的必備能力,這是王希所認為教育的模樣,比起課本知識還要無限而深遠。
工作之餘的熱忱:提倡公民政治參與
王希在教書維持生計之餘,也不忘自己對於社會改革的熱情,致力於參與社會運動,如太陽花學運,並與一些夥伴創立網路新媒體「沃草」,推動公民參與與監督政府。在現代,有許多年輕人不知如何去關心公民議題,王希想達成的便是降低人們了解政治與參與的門檻,以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思考。
王希接著談到民主,民主的前提是人民是自利且理性的,每個人會為了對自己有益的選擇而主張,並形成集體的公共利益。例如投票是否要蓋橋,人經過理性思考,且因自私考量蓋橋對自己有利,因而投票支持。所有人根據自利投票出的結果符合多數人利益,因此大家服從這個決定,此為基本的民主形態。因此,民主很重要的基礎是人民有沒有被充分告知相關資訊,有沒有判斷這些資訊的能力。完整了解資訊後,才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
王希成立網路媒體的目的便是讓大家充分了解政治人物與議題,並促進雙向溝通。因此王希做了許多「實驗」,例如推出「給問」平台,讓總統、立委、市長等候選人直接回應民眾的問題,民眾才能更加了解政見。台灣人選舉往往淪為激情或直覺式的偏好,王希希望透過更完善的公民政治參與,人們能清楚自己是因為真心支持政見和理念,還是單純受表面包裝策略吸引,而投給特定候選人。
IORG與放伴教育協會:提升台灣媒體素養的努力
在2018年後,假新聞與假消息逐漸蔓延,王希看見這個社會問題的嚴重,便和夥伴便成立「IORG」研究團隊,以能公開驗證的資料科學方法,探究台灣受到假新聞的影響。假消息問題由來已久,只是在現代網路盛行的環境下,變化得更加快速、複雜。公民能否理性識讀與判別資訊,便是現代十分重要的課題。台灣人普遍對媒體品質不滿意,王希認為新聞的立場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為了求快而以蓄意操弄的事實、錯誤的推理過程杜撰報導。然而追根究柢,這些媒體其實是由支持的閱聽人所塑造出來。有人觀看的媒體才會在市場上存活,因此媒體的模樣如何,事實上是由我們全體大眾所決定。
至於從更深層的成因來看,台灣人普遍媒體素養低落,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王希認為是國高中教育所致。現在的公民課本所提到的媒體識讀,多半還停留在傳統的報章雜誌、電視,而不包含網路消息的識讀教育。在國高中關鍵的價值觀養成時期,大多數台灣人卻沒學過媒體識讀與資訊判讀,而在出社會後,就立刻要成為一個全然的公民,在王希眼中是個極其荒謬的現象。台灣人的媒體識讀能力低落因此有跡可循,在求學時期沒機會接觸相關教育,又該如何成為稱職的,擁有媒體素養的公民呢?
因此,王希成立了「放伴教育協會」,想在國高中階段,就將這個議題融入在學校教學中。學校老師擁有教學能力,但不一定能夠跟上最新的議題變化,因此放伴的價值就是幫助教師「省力」、提供素材,並陪伴教師實踐公民議題融入課堂教學。王希提到老師是個辛苦的職業,要一次引導這麼多尚未成熟的孩子,還要聽取家長的意見和準備課程,是比一般人想像中還困難的工作。透過放伴,教師得以獲得資源,教育學生關於公民團體倡議,與媒體如何產出報導與秉持的道德標準,培養擁有社會意識的未來公民。
放伴協會目前仍在發展階段,身為理事長的王希無酬的扛下許多事務。雖然協會現在合作的學校規模不大,但這份努力確實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王希提到在一所合作學校中,學生們分組體驗了採訪報導,在課程結束後,自願更進一步將報導製作的更完善,深入的去蒐集資料,為的不是分數或交差了事,而是體現公民熱忱與媒體專業態度。從他們身上看到改變台灣未來的可能性,使王希十分感動,也成為他繼續為這份公益事業奮鬥的動力。後來協會也擴增了移工議題的範疇,促進多元族群認識,從社會根本改善公民教育與素養。
尾聲的勉勵:年輕就勇敢去做吧!
經過王希的分享,我們看見他為改善社會所付出的種種,很是佩服與動容,便好奇若對改變社會懷抱理想,身為學生的我們現在能夠怎麼做呢?王希笑著回答,年輕就有失敗的本錢。只要找到值得努力的目標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就該勇於嘗試,即使失敗,也能變成未來成功的養分。至於心態上的調適,王希認為懷抱願景很重要。在創業前,可以先想像最好與最差的情況,若最差的結果我們能接受,這件事便值得義無反顧的去做;而想像中最好的結果則作為鼓勵的動力,支持自己持續往理想邁進。以這段心得作為結尾,王希祝福我們都能夠將自己的夢想付諸實行,勇敢為社會投注熱血。
本次專訪很榮幸邀請到王希先生分享他的人生歷程與理念,期許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也能像王希懷抱滿腔初衷,從根本嘗試解決社會問題,並不求回報的堅持下去。
撰文者/涂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