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負荷過重?壓力來源與因應措施的實行現況

撰文/黃綺緯

兩年前,台大校園在五天之內傳出三起自殺事件,校方也特別舉辦燭光晚會,讓生者悼念這些這同學、彼此相互關心。直到今日,校園內的自殺事件依舊頻傳。網路論壇上充斥著各種負面情緒的文章,更甚至出現〈台大殺死了我〉的自白遺書,闡述其深受精神疾病所苦,卻不被修課教授所諒解的經歷。

近十年來,台灣的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上升三倍,每五個人之中,便有一人為自殺身亡。早在十幾年前,台灣的大學生便有近兩成出現明顯的憂鬱情緒。經過台大學生會調查,發現情緒困擾確實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難以專注、活動力低落、焦慮、不敢跟別人對話」等狀態,進而造成他們在處理「口頭報告」、「小組作業」、「課堂問答」遇到困難。此外,具有情緒困擾的同學,也有超過半數表示,專注、理解力、記憶力、邏輯推理能力降低,會影響考試表現。

因此,本文想要聚焦在探討大學生常見的壓力來源,並以臺灣大學為例,舉出現行學校提供哪些方案,嘗試讓情緒困擾的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並在結語說明筆者觀點,希望可以讓臺灣的教育接住更多不同需求的同學。

本文嘗試探討大學生可能的壓力來源,並推論出以下幾個可能因素。

社會變遷促使科技與社會劇烈變遷,增加學生焦慮感

身為Z世代的大學生們,相較於其他年齡層而言,更容易網路成癮、沉迷於各種社群媒體或者是影音平台上。然而,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憂鬱程度和上網的時數呈現正相關,而在社群媒體上,多數人傾向展現自己光鮮亮麗的那面,因此同時也會產生別人都過得比自己好的假象,進而引起焦慮。

而近年來,社會動盪跟不確定性相較於過往更大,雖然看似出社會後的選擇變更多,但許多職業可能過幾年就會被淘汰。大學生對於未來越來越迷惘,因此會感到更加緊張與不知所措。

課程設計緊湊,不符合所有學生需求

許多學生在學期初可能高估自己能夠負荷的課業量,或者是在學期中臨時出現狀況時,無法像以前一樣應付龐大的課業壓力,出現情緒上的困擾。

此外,根據台大學生會公布的調查,有近四成的人有學習調整需求,在嚴重的情緒困擾下,進行口頭報告以及團體分工報告對他們而言是困難的,而在考試時也會因為情緒困擾而無法專注完成考試。

學生對於心輔資源需求上升,資源不足以分配給所需的人

根據《學生輔導法》的規定,大專院校每1200名學生,就需配一名心理師或社工師,但有許多學校仍沒有達標。直至去年,仍有四間大專院校未達此標準。

而以臺灣大學為例,校內的心輔需求相當高,心理師與學生比例為1:1000。即便校內的心輔資源相對豐沛,晤談預約也要等候兩至三週的時間,學生經常需要在12點網站更新時,馬上上網搶諮商名額,卻仍可能預約不到。可見大專院校的心輔資源,尚不足以提供學生足夠的幫助。

解方

根據上述大學生常見的壓力來源,許多學校嘗試提出各種因應方案,希望可以減緩學生們的壓力,而以下則以臺灣大學為例,舉出學校做出的處理策略。

設計多元考試管道,兼顧各種同學需求

有鑑於校內部分學生受到精神疾病與嚴重情緒困擾所苦,臺灣大學推出學習調整制度,讓有需求的學生在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的時候,可以透過和專業人士實際面談,評估學生情況與症狀後,可以爭取放寬缺課次數限制、延長考試時間、以事先錄影等形式代替上台口頭報告等等方式,嘗試透過合理調整制度的方式,改善這群學生相對不利的處境,達到受教育的實質平等。

推出創新領域學程,提升學生選課自主性

除了上述針對學生的情緒困擾所推行的制度調整,學校也看見另一群期待課程安排更彈性、擁有更高自主性以規劃大學生活的同學,推出了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希望可以透過學校跨領域的學習環境,讓興趣廣泛、想要深入特定議題、探索創新領域的同學,能夠在選課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專注於自己想研究的領域。

擴充輔導量能,建立校園三級防護網

因應校內學生對於資源的高需求,學校設立許多輔導資源(例如:學輔中心、校安中心、駐警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希望可以接住受困於不同情境的學生。

學輔中心為例,當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出現困擾時,就可以去找學輔中心聊聊,達到初級預防效果。專員也會因為是駐點在各學院,而更能了解學生的困擾,透過陪伴同學聊天、轉介相關資源的方式,幫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並健全輔導網絡。

結語

隨著心理健康議題逐漸被大眾重視,學校提供各種管道,嘗試幫助學生走過情緒低潮期,而筆者也相信學生能夠因為這些制度,得到更好的協助。然而,這些方案能夠完美接住需求各異的學生嗎?或者仍需經過適度的調整與改善,才能幫助、陪伴更多學生度過難關呢?

以學習調整制度為例,如果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困擾,卻被專業人士認為他的情況不需要申請學習調整制度,這份評判結果使他被拒於門外,無法獲得適當協助也可能其症狀更加惡化,甚至不再相信校內資源,選擇自己承受這些負面情緒。

而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的設計,本意是提供給自主性較高的同學,一個跳脫傳統校內修課的機會,但是對於這份自由安排大學計畫的嚮往,是否都會結合了該學位所強調的「創新」規範?過度著重與傳統產業或學系的不同,也許會限制了某些同學的行動,使他們放棄這份可能性。

最後,學生對於諮商晤談的等候時間過長,可能導致有緊急需求的同學,無法即時獲得幫助,心輔人力仍須增強設置。或者如台大學輔舉辦的團體小聚,便能以不同形式,關懷學生的生活,看見需求時適度提供資源。

參考資料

1.中央社(2021年6月19日)。台大推學習調整制度,學生遇緊急事件修課有彈性。取自: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6190038.aspx

2.風傳媒(2020年12月1日)。誰逼死了台灣大專生?青少年自殺死亡數、死亡率雙雙創10年新高。取自: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47062?page=1

3.華視新聞網(2020年12月4日)臺大提學習調整制,不讓情緒困擾延宕課業。取自: https://news.cts.com.tw/unews/campus/202012/202012042022953.html

4.臺大學生會臉書官網(2020年12月24日)。學習調整制度提案說明暨座談會。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NTUSA/photos/a.159822740705569/3859112967443176/

5.臺大學生會臉書官網(2020年11月21日)。被困住的我們,該怎麼辦。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NTUSA/posts/pfbid0eBQxWZAkN9deWoZdS9X2qyPwmrb5XgpkzjwkbKbuVVJ66g9UPQBWquELQtjumeNTl

6.NTU D-School(無日期)。取自: https://dschool.ntu.edu.tw/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分享出去

分享至Facebook
臺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

臺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

我們期許有⼀天,⼈⼈皆可以享有平等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始終存在經濟、社會、城鄉落差,我們希冀可以盡⼒弭平結構性差距,讓資源得以觸及到更多有需要的⼈。

每個⼈不⼀定出⾝在同樣起跑點,但我們希望可以努⼒陪伴他們到⼀樣的終點。因此,我們開啟了「臺⼤升學輔導種⼦計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