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輔導種子計畫創辦人──張凱昱專訪

  台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以下簡稱種子計畫)在2018年由五位創辦人成立,旨在於能夠透過陪伴學員以及給予輔導的方式,漸漸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身為升學體制下所謂的既得利益者,我們希望能盡棉薄之力,以陪伴者的角色提供給需要幫助的學員最實質、有力道的幫助。這次的專訪我們邀請到台大種子計畫創辦人之一的張凱昱學長,透過學長的經驗分享以及給大學生的建議,相信大家能對種子計畫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且反思教育的初衷。

加入團隊的外在與潛在因素

  張凱昱在修習台大簡報課時,簡報發表主題涉及教育議題,加上從高中開始,他已有豐富的家教和補教經驗,接觸過許多學生,對於教育,也自然地產生一些想法和熱忱。身為求學過程較為順利、學習資源相對充足的人,張凱昱希望當自己有能力時,可以去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因此,當看到在現今教育體制下,許多小孩因為受困於升學主義或體制而無法追求想要的目標,或是因為家庭環境而無法跟很多同學一樣擁有同樣的教育資源,也更加深他加入團隊的動機。然而,考慮到當時計畫的目標不夠明確、能觸及的人可能不多等因素,張凱昱當初確實有點猶豫是否要投入心力、加入創始團隊;不過另一方面,他也認為大學是進行此計畫的好時機,因為失敗並不會真的失去什麼,相對地,若是成功,受到幫助的學生將不計其數,因此最後選擇投入心力、創辦種子計畫。

成功創立後的困難與危機

  張凱昱說:「乍聽之下或許難以置信,但其實團隊從第一次見面到計畫正式開始運行,我們五個人並沒有設定任何目標,包括指導老師和可以幫忙的同學。所有的夥伴都是我們私下招募、找朋友幫忙,參加計畫的學員則是至各高中學校輔導室尋求認同和幫助。」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裡蠻訝異的。也讓我反思到很多事情或是計畫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或方向並非影響成敗的最主要因素,熱忱和願意投入的心力才是真正的關鍵。

  「因為第一屆沒有前例可以參考,即使再強大的人,開始做一件新的、未知的事都會害怕,我們也不例外。贊助、經費額度、場地一個個都是問題,但第一屆時都順利解決。然而第二屆時,卻出現許多狀況,因為我們免費借用社科院教室的原因,聽聞有幾位教授不是很能理解。所幸,在社科院院長與團隊夥伴的努力下,讓教授們對計劃有更多認識與瞭解,最後也順利借用到場地。」

  其實,在第二屆種子計畫期間,有外界質疑種子計畫內容就跟補習班很像,認為我們的做法是變向加深升學體制對於這些學員的影響,並以此批評種子計畫。當時,創始團隊有討論是否要針對這些批評回應。張凱昱認為種子計畫的本質與補習班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差異就是種子計畫不以追求榜單、成績為目標,也不以營利為目的。計畫的總複習課程雖然與補習班的總複習班雷同,但是團隊是依照事前學員意見的搜集為安排,當有學員提出總複習課程或指導的需求時,團隊才會開設課程、請有經驗的同學來協助教學。種子計畫不強迫學員聽課、不要求學員必須有顯著的成效,更不會期待學員要繳出亮眼的成績,對種子計畫的團隊與夥伴來說,陪伴這群孩子、協助他們有更多勇氣追求自己的目標,才是我們真正想做而且正在做的事。

我們可以怎麼做?

  對於任何一個有想法或理念並且想實際去執行的人,張凱昱認為不用顧慮太多,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就勇敢去做。如果能造成改變當然很好;但若無法,這件想改革或是有所改變的事情也不會變得比現況更差。張凱昱也想告訴大家說,別小覷自己的能力,因為你的想法或是作為,能讓更多在觀望、猶豫的人願意站出來一起做這件事情。

  張凱昱也補充到,在求學階段,我們還能夠有犯錯的空間就要盡量嘗試。以學習或是測驗的角度來說,沒有寫錯、做錯,我們就不會知道自己哪裡不會、哪裡不足;只有當自己犯錯,才會明白自己哪裡不懂,也才有下一次修正的機會。

  「不要怕犯錯,想做什麼就做,不要離開了才開始後悔。」

回想與想像

  剛加入種子計畫時,張凱昱並沒有想過可以一直辦下去,也沒有想過計劃會變成社團,且觸及的人越來越多。

  在學員的部分,很多下一屆學員都是透過前一屆學員介紹而加入,例如學長姊或是自己的哥哥和姐姐,如此的學員增長速度出乎最初的預期。這樣的成長,也讓他們察覺到計畫確實有幫助到學員們,而且除了幫助學員本身之外,也擴及到老師層面。

  當初老師的募集是以創辦人認識的同學為主,並且以台大學生為優先,最主要的理由是因為計劃剛起步,團隊希望可以先從自己認識的人、有相同理念的人一起把計畫的基礎打好。因為這樣可以找到身邊關係比較密切的人,面試時較能知道這個人在朋友圈的相處模式以及個性如何,磨合的時間也可以少一點。至第二屆的種子計畫時,創辦人們規劃教師團隊的成員以台大學生為主,外校學生為輔,觸及面已不再侷限於台大裡,當時主要的考量是因為計畫第二屆有許多新的制度和規劃在試行階段,所以還不敢一下子把計畫的規模擴大太多,但為了讓團隊組成更多元、讓計畫的理念有機會可以分享出去,所以在成員名額上決定主動尋找有興趣的幾位外校同學一起推行計劃。成員組成最大的轉變是從第三屆開始,因為計畫的各項制度和編制都已逐漸成熟,也已經要正式成立社團了,且基於讓計畫的理念廣傳的想法,團隊得到共識,對於老師面試、加入的資格,沒有學校、朋友關係的限制,只要是對教育有熱情的大學生都可以報名加入種子計畫,團隊組成也更加多元。

  對於種子計畫的未來,張凱昱期待能將種子計畫一直延續下去,規模不一定要更大,但要維持一開始創辦時想陪伴更多孩子的初衷。很多學員在計畫結束時會寫卡片,親自拿給張凱昱等人道謝,對於張凱昱來說,他印象最深刻的畢業學員回饋是有一位學員在離開時將想說的話寫在衛生紙上拿給他。第二屆有位學員在計畫最後一天下午向創辦人們表示感謝,但學員無奈表示媽媽希望自己高中畢業後就去工作,所以就算考完學測也不會上大學。張凱昱認為因為親身接觸過這些孩子,所以更知道很多孩子並不是不努力,而是即使努力了,也沒有辦法無法追求自己的目標與理想。種子計畫或許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和未來,但至少在這段他們掙扎、困惑的過程當中,張凱昱等創辦人與團隊夥伴都扮演著陪伴的重要角色。

  種種孩子們的回饋以及微笑,甚至是淚水,都讓團隊知道,大家的陪伴對這些孩子的影響很深、具有很大的意義。

撰文/李柏儒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分享出去

分享至Facebook
臺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

臺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

我們期許有⼀天,⼈⼈皆可以享有平等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始終存在經濟、社會、城鄉落差,我們希冀可以盡⼒弭平結構性差距,讓資源得以觸及到更多有需要的⼈。

每個⼈不⼀定出⾝在同樣起跑點,但我們希望可以努⼒陪伴他們到⼀樣的終點。因此,我們開啟了「臺⼤升學輔導種⼦計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