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而教總監——杜瀛專訪】

  台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迄今已經邁入第四屆,來自各學院的台大學生持續透過自發參與,提供課業輔導以及心理支持給有需要的高三生們,願能在考大學的重要關卡為考生提供助力。

斜槓總監/教育組織

  初次見到我們的訪談對象——杜瀛學長,精明的外表、簡潔的穿搭和明快的節奏組成了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杜瀛學長的台大國企所碩士學位以及社會系學士學位說明了這位前 IBM GBS(全球企業諮詢服務)的企業轉型顧問、現職Teach For Taiwan影響力發展部總監的斜槓人生。訪談中,學長對於 Teach for Taiwan (以下簡稱 TFT) 理念、具體行動的細心闡述和對於議題的精闢分析,除了讓我們看見TFT深耕台灣教育界近七年的成果,更讓我們相信往後的 TFT 能為教育不平等議題注入更多的動能,同時也期待為與教育相關的服務性社團,提供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

  全台灣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學缺乏穩定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孩子最需要的資源:「人」,而自 2013 年起即耕耘於台灣教育界的TFT,將教育資源不平等的現況分為四個層次——孩子、學校、社區、社會。TFT希望透過定期、穩定的人才培育,培育TFT計畫成員在學校端展現基本的教學,並能從種種不利的現場環境中找到可施力的槓桿點;然而,由於現今結構性的問題仍使得相對弱勢孩子的處境日形嚴峻,因此TFT更同時走進社區,了解與改善這項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的結構性問題。更進一步TFT計畫成員結束兩年的全職現場教學工作後,,將藉由在 TFT 的經驗,為教育環境與社會帶來更多的改變。截至2020年,已有近120名青年完成兩年計畫,且有超過90%持續在後續職涯回應教育不平等議題,包含但不限於現場教師、學校領導人、社區營造、政策倡議與社會創新。

為台灣而教是致力於解決「教育不平等」的非營利組織(翻攝自 TFT 官網​)

挹注孩子最需要的資源「人」

  根據相關研究,相較於都市地區的孩子,偏遠地區的學生在校時間多過於在家時間,且在家中的教育資源相對不足,所以教師的穩定性對偏鄉地區的學童尤為重要。然而,在「招募師資」上遇到最大困難的,卻是全台1000多所被教育部認定為「偏遠地區學校​」​的小學。偏鄉教師的高流動率是教育議題顯學,其中複雜的脈絡難以一言敝之,包含了在地環境、整體政策與個人選擇等多方成因,並非僅任何一位教師本身的問題。然而,孩子們未必能夠看到這些,在他們眼裡,只清楚地看到老師們來來去去,鮮少有人能長期留下來、和自己建立信任感。

  為了確保教學品質,TFT計畫成員在兩年期間除現場工作的歷練外,還需參與五百小時的培訓,最重要的目標有三點:基礎教學力、看見教育不平等問題全貌,以及領導力(突破自我、影響他人與達成目標)。

  首先,為了使來自各領域的TFT計畫成員們擁有足夠的教導能力,TFT 確保成員們能 在培訓的過程中,除了要能充分地傳授國小學童課內應具備的知識外,TFT也設計「專業發展系統」,包含但不限於計畫成員一對一的督導面談、同儕學習團體以及校內外資深督導資源等.,全面性關注與回應可能的突發狀況。

  其次,為了看見問題全貌,TFT希望成員們能跳脫自己過往獲得的間接資訊,實地接觸問題本身,意即在第一線的偏遠地區教育現場工作。同時,組織培訓中也包含讓成員們實地接 觸教育生態系的多元面貌,包含參訪、實習或課程,,希望藉此能讓每一位TFT計畫成員形塑共同認知。希冀每一位曾駐足 TFT 的人們,在兩年訓練後,能夠持續性地為了改變教育不平等不斷努力,讓一股股信念匯聚成一道足以影響更廣泛社會不平等的洪流。

  最後,TFT認為長期而言,人才若希冀改變教育不平等更要具備「領導力」,包含三大面向(突破自我、影響他人與達成目標)。TFT計畫成員往往會發現,孩子所遇到的困境,不單只能從解決教室內的問題被改變,更須學習如何突破視野和觀念的侷限,解決教室外的問題。舉例而言,「學生回家不寫作業」,並不能只歸咎於學生不認真,而是發現與理解可能是因為需要幫忙家計、家庭沒有適合的的讀書環境等因素。面對這種情境,TFT計畫成員所能做的便是溝通與協調:與學生、其他教師、校方,以及學生家長溝通,才有機會有效解決學童的學習挑戰。

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由於偏鄉教師時常需要面對許多陌生狀況,因此常處於高壓環境。為了減緩TFT計畫成員在異地孤立無援的感受,TFT 建立了「小部隊策略」的特殊方法創造在地支持——服務學校與鄰近學校車程距離不超過三十分鐘,意即可盡快找到不只同校內的計畫成員夥伴或已完成兩年但仍留在現場的校友夥伴。

  綜上所述,TFT把教育議題分割為孩子、學校、社區、社會。除了致力於學生端、學校端的改變,TFT更在社區合作方面不遺餘力。由於每個社區都會因其文化背景、地理環境或歷史因素而有不同的風俗民情、價值觀念,學長也強調:「不能帶著台北人的觀點進入當地。」TFT與TFT計畫成員並持信任與尊重的核心價值,盡可能和當地的傳統觀念協力,共同將整個社區塑造成更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

  課後閱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TFT教師發現,縱使閱讀對於國小學齡的學童至關重要,甚至知識遠遠超過課本所能提供,但學童所在的社區卻沒有鼓勵閱讀、適合閱讀的環境,當地家長也不重視。為此,其中一位TFT計畫成員特別出了一些需要上書店完成的作業。一開始,只有小朋友在書店內看書,父母在外頭等。這位教師問家長們,為什麼不進去陪陪孩子讀書?他們僅笑笑地說「對看書沒興趣」。之後,TFT計畫成員改變方法,出了一些需要父母一起參與完成的閱讀作業。久而久之,透過不斷溝通和虛心的態度,TFT成功和當地社區合作,開啟了閱讀的風氣。從這段過程中,我們學習到不必強加自己的想法給當地人,了解與傾聽的過程,也是實踐目標的有效途徑。

「NPO 組織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消滅自己」

  杜瀛學長在訪談中,曾說了句令我們印象深刻、尋思良久的話:「NPO非營利組織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消滅自己。」如果有一天問題解決了,那麼這個組織也不需要存在了。然而,目前這對TFT來說,仍有很大需要努力的空間。TFT計畫成員目前無法透過這兩年的工作得到教師證,當然也不是需經正式考試分發的正式教師,如果有一天,這個社會可以穩定供給正式教師到偏遠地區服務,那麼偏鄉教育的問題,可能將有很大程度的改變,對現階段的TFT而言,也就不一定有延續TFT計畫的必要。。

  TFT目前有一個很新奇的想法:TFT Inside。買電腦時看到 intel Inside 就會知道:電腦內建了一顆強悍的中央處理器;TFT希望能在教育服務性社團裡面達到相似的效果:看見教育服務性社團有 TFT Inside 的標示,就一定程度代表著這個社團的目標以及品質。具體的作法,則是希望透過TFT在教育服務性社團裡面授課或交流經驗,解決這類社團的傳承問題,並輔導他們在每一屆的蕭規曹隨之外,擴展更多的可能性,甚至直接與TFT的合作學校有所合作。由TFT協助規劃教育服務性社團完整的社團課程,使得社團成員能夠獲得一些超過原先學生社團自行籌劃的能力;更甚者,TFT期待 TFT Inside 的教育務性社團出團的地方,就是 TFT 所合作的服務學校,創造社團-TFT-社區-社會的正向人才循環。

與杜瀛學長合影

回顧種子 展望未來

  訪問期間,學長也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種子計畫許多建議。不論是如何擴大種子計畫的影響力,使更多弱勢得以享有教育資源,還是具體希望培育出什麼樣的人、誰受惠於種子計畫,皆使我們不斷反思。同時,透過訪問中所提及的突破自我設限與看見問題全貌的能力,台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也試圖擴展、發想不同的企劃,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地開發、連結與使用。

  第四屆台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即將結束,我們也在反思自己的心態以及做法。很開心能夠和杜瀛學長有如此兼具啟發與深度的對談,期待日後在理念的教育服務領域,能持續激盪出新的火花與未來。

撰文/陳建宇、吳思畇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分享出去

分享至Facebook
台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

台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

我們期許有⼀天,⼈⼈皆可以享有平等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始終存在經濟、社會、城鄉落差,我們希冀可以盡⼒弭平結構性差距,讓資源得以觸及到更多有需要的⼈。

每個⼈不⼀定出⾝在同樣起跑點,但我們希望可以努⼒陪伴他們到⼀樣的終點。因此,我們開啟了「台⼤升學輔導種⼦計畫」。